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1101章 两线

第1101章 两线(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1101章 两线

对于这个要求,豪格一直都没有答应。毕竟他心中还有当大清皇帝的念头,打算等击败多尔衮,带着军队打回辽东,回到盛京后废掉福临,以先皇长子的身份登上帝位。

这可以说是豪格心中的执念吧,在开战之初他依旧是这样想的,可事实却给了他残酷打击,现在别说赢得多尔衮了,就连守住都成了奢望,一旦挡不住多尔衮的脚步,那么一切就全完了。

如果是在之前京兀儿同豪格说,豪格不是搪塞一番就是心中怒火顿起,可眼下形势比人强,事实摆在眼前豪格不得不再考虑起了这个要求,而他也知道,一旦答应了下来,自己就再也没退路了,而所谓的大清也将不复存在。

最终,豪格依旧和之前一样没有给出答复,对此京兀儿也不意外。毕竟这样的大事再加上豪格的身份不同,要做出决定是很难的。

不过没关系,京兀儿等得起,再等些日子也无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面临压力的不是自己而是豪格,豪格都不急,他何必这么着急呢

几日后,多尔衮的大军逼近了平壤,主力直指平壤,而偏师由多铎指挥扫荡平壤以东地区,确保后路稳定。

多尔衮摆出了一副攻打平壤的架势,至于多铎指挥的偏师在解决平壤以东区域的朝鲜军队后不知所踪。精于战事的豪格心里明白,多尔衮是用他们八旗对方明军的老办法,那就是“围点打援”的战术,一旦从汉城的军队来救平壤,那么这支偏师会恰到好处地出现在某地,直接截断对方的退路,联合多尔衮的主力部队夹击歼灭对方。

之前豪格打算让京兀儿出城野战,牵制对方目的就是预防这种情况发生。可惜谈判失败了,京兀儿根本不肯出城,还提出了大明之前的条件逼迫豪格就范。无奈之下豪格只能放弃这个计划,收缩兵力驻守平壤,并向汉城传去命令,交代那边的军队只需驻守汉城,严防偷袭,不得擅自来救平壤。

多尔衮围困住平壤后,等待几日见汉城那边的军队没有救援的姿态,接下来他就下令对平壤发起了进攻。

同豪格判断的一样,多尔衮的物资并不多,尤其缺乏粮草,相比豪格他多尔衮更拖延不起。虽然在打到平壤之后,多尔衮让偏师在扫荡和平定平壤周边地区的同时向朝鲜民间征集粮草,以弥补不足。可朝鲜本就贫乏,再加上之前国内义军反抗的缘故,朝鲜民间的粮食早就不多了,多尔衮虽收集了些粮草物质进行补充,可其数量根本满足不了大军需求。

为了速战速决,多尔衮下令猛攻平壤。他手下的汉军旗装备的火炮朝着平壤猛轰,同时一路向南而来的时候抓获了大量的朝鲜百姓,把这些朝鲜百姓组织起来,用刀兵驱赶着他们蚁附攻城。

一时间,城下哭声震天,无数朝鲜百姓衣衫褴褛,手无寸铁在多尔衮的驱赶下进攻平壤。

看着这一幕,平壤城中的朝鲜军队全傻眼了,脸色惨白双手发颤,根本不知怎么好。如果不是豪格果断派出手下的八旗压阵,逼迫这些朝鲜人下狠手的话,说不定第一天平壤就被多尔衮给攻破了。

短短几日过去,平壤城的护城河就被填平,坚固的城墙也在火炮的不断攻击之下摇摇欲坠。城下更是堆满了无数朝鲜百姓的尸体,依旧有数不胜数的朝鲜百姓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冒着火矢攀爬猛冲。

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两边的朝鲜人都明白他们面临的结局是什么。守城的清楚如果平壤被打破的话,他们必然会遭遇多尔衮的屠杀。而攻城的也知道如果拿不下平壤的话,那么多尔衮会用更多的人命往里填,只有早一天打破平壤,那么自己或许能侥幸活下来。

等到第十日,战争更为残酷,平壤城头各处已是岌岌可危,见情况不对劲,豪格只能把自己的八旗精锐直接派上去顶住,这才守住了防线。可这样也仅只是暂时的,随着人死的越来越多,城外的尸体越堆越高,再加上攻城时多尔衮要求朝鲜人每人携带一袋泥土垒城,因为这个缘故,尸体和泥土混合的土堆从城外逐步延伸,最高处已快和城头平齐了。

按照豪格的预算,现在的平壤继续守基本是守不住了,短则半月,长则月余,平壤必破。

这时候,豪格已没了击败多尔衮夺回皇位的奢望,心中充满了对多尔衮的仇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