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0章 意外的惊喜(2 / 2)
何况在正德年间,一场蹊跷的大火烧掉了郑和当年下西洋的所有资料,包括郑和精心绘制的航海图。这场大火究竟是意外还是人为的,这件事已说不清了,而随着这场大火之后,许多一手资料早就遗失,再加上近百年来大明军中名册的混乱,要核查这些根本不太可能。
不过这仅仅只是一个态度,太子既然提出这个建议也证明了太子有自己的想法。想要一个答案其实并不算难,按照腰牌上的文字划定一个大致范围,然后再由当地的卫所圈定几户军户作为其后人也是一个办法。虽然很难证明最终是否腰牌主人的亲属,可要的不是百分百的真相,仅仅只是一个答案而已。
而且知子莫若父,在太子主动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朱慎锥就明白了太子的想法,太子所想的和他基本一致,是要利用这枚腰牌做些文章,从而拉拢军方,鼓舞士气,并且向天下展现朱家皇室的态度罢了。对于这点,朱慎锥怎么会不支持呢
听到皇帝和太子的对话,王夫之和郑鸿逵却不知道他们心中所想,而为之感动万分。两人站起身来,连口称赞陛下和太子的仁德,而此时在一旁的宋王朱敏澄却是若有所思,心中似乎明白了什么。
说完了莫桑比克的意外发现,王夫之继续讲述之后他们一路向西航行,绕过好望角然后折返向北,最终抵达欧罗巴的经历。
王夫之告诉朱慎锥,他们抵达欧罗巴的第一站是葡萄牙王国的里斯本,在里斯本他们受到了葡萄牙国王若昂四世的热情招待,并且若昂四世在接见他们的时候提出了愿意和大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意图。
对此王夫之按照若昂四世在出使前的交代回复了对方,但后续的正式建交还需要葡萄牙王国派遣正式的使者前来大明才行。对于这点若昂四世也给出了答复,这一次跟着查理二世一起来大明的卡塔里娜公主实际上也肩负着这个使命。
对了,正是因为在葡萄牙的时候,王夫之他们认识了查理二世,也因为查理二世的请求这才有后来他们夫妻跟随使团在欧罗巴游历并且来到大明的情况发生。
而在离开葡萄牙后,他们途径了西班牙、法兰西和德意志地区,最终抵达了波兰王国,在波兰王国见到了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四世,圆满完成了外交任务,随后继续前往瑞典王国,同样在瑞典国王克里斯蒂娜女王和首相阿克塞尔.奥克森谢尔纳伯爵的热情招待下同对方建立了外交关系,并获得了一系列的合作。
说着这些,王夫之把早就准备好的双方协议递送了上去,朱慎锥接过后细看,协议一共有四份,两份是波兰王国和瑞典王国同大明帝国的外交建交文书,使用了中文、法文和拉丁语进行书写,上面盖有两国王室的印章和一连串里胡哨的拉丁文签名。
此外,还有两国同大明帝国的商务合作协议,这份协议约定两国在正常外交基础上进行商务合作,合作的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海贸、民间交流等,还包括文化、科技和技术上的合作,此外还有一部分关于军事方面的内容,但这部分内容因为敏感性太强,协议中仅仅提及一些框架,具体方面还需要后期进行完善。
除去这四份协议外,葡萄牙方面卡塔里娜公主带来了葡萄牙的国书,后续会专门再派使者前来大明,这是后话了。
至于其他国家,虽然王夫之在途径的时候也进行了一番沟通,但没有正式进行外交谈判,仅仅限于一些商业方面的合作构想,未来是否能正式建交和在其他领域方面的合作暂时还不确定。
不管怎么说,王夫之和郑鸿逵圆满完成了出使的任务,并带回来了这些好消息,这让朱慎锥很是高兴。尤其是在送上协议之后,王夫之还取出了一本厚厚的册子给皇帝御览,朱慎锥翻阅后惊喜的发现这本册子居然是王夫之这一路的详细记载。
这本被王夫之起名为《西行漫笔》的册子不仅记录了他一行的所见所闻,更记录了欧罗巴诸国的许多具体情况,包括欧罗巴诸国的形势,王室之间的矛盾,各国的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情况。此外王夫之还在其中写了不少他的感悟和判断,可以说相比其他东西,这本册子才是最重要的收获。
一直以来,大明作为中央帝国在世界的格局举足轻重,而永乐年间的郑和舰队也正式拉开了这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如果大明当时能够坚持永乐年间的政策,继续朝着海洋发展的话,哪里有欧罗巴诸国借着大航海时代而兴起的可能呢但在永乐之后,仁宗到宣宗时期,大明的航海行动仅仅只维持了三次,而这三次也是大明大规模探索海洋的余辉了。
等到宣德八年最后一次下西洋后,随着郑和的去世和宣德十年皇帝因病驾崩后,大明的航海行动戛然而止,不能不说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