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此路不通(1 / 2)
天际澄澈,万里无云,暖阳倾洒而下,为广袤大地披上一层耀眼的金纱。
骤然。
一阵沉闷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仿若滚滚惊雷自天边传来。
下一刻,过千骑兵列成严整方阵,如同一股洪流忽自远处奔腾而来。
马蹄声愈发紧密,大地也随之微微颤抖。
这一千五百名骑兵默契配合,阵型整齐划一,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将整个方阵笼罩其中。
远远望去,恰似一条巨龙在黄尘中穿梭。
捌隼一马当先,目光如炬,微扬的嘴角略带几分得意。
在渡过黄河之前,他已研究过河南的地形图,并连夜与“十二枭”确认了渡河之后的战略。
“我不建议西进洛阳。”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也是那样的理所当然,“我相信如今的洛阳城中确实守兵不足,但大魏女皇与蔡家若是坚守不出,洛阳依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拿下的雄城。”
壹枭举手表示同意:“所以留给我们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向东穿过汜水关,协助大单于夹击邵鸣谦。”
捌隼道:“汜水关如今尚有两千魏军驻守,若要通过此关只怕不易。”
壹枭道:“您的意思是……”
捌隼手指地图,指尖落在洛阳向东四十里外的一处横山,道:“此地名为折剑谷,往西可通洛阳,向东则可绕过汜水关,另抄一条通往邵鸣谦后方的大路。”
壹枭盯紧他手指之处,若有所思道:“为何地图上并未标记此处?难道这是一条狭隘小道?”
捌隼道:“不错,我之所以知道此处也是因为冒曼大人曾在中原游历多年,经他告知才得以知道这条小道。”
叁枭道:“如此说来,这折剑谷若是运用得当,倒也是一处兵家可争之地,只是……”
“你是不是担心敌军在山上设伏?”
捌隼笑了笑,接道:“冒曼大人曾说此道两侧山陡如削,恐怕就是最敏捷的猿猴也不能攀上,更何况此等峭山之上必然空间狭小,又哪有敌方大军的立足之地?”
叁枭还是有些犹豫,迟疑道:“可是您也说过此道狭隘,只怕我军入道行进之时,那大魏女皇趁机率领洛阳城内的守军出城追击我军尾部,如此难免乱了我军阵型。”
捌隼道:“我的确考虑过这一点,所以我决定由我们十三人率领一半兵力先行进入折剑谷,另留一半人坐守道外五里之地,以防大魏女皇追击。
待我们这批先行部队成功通过折剑谷之后,那剩下一半人马再后来赶上、分批通过。”
一席话毕。
“十二枭”再无异议。
是以,当他们终于望见那地图上找不到“折剑谷”时,竟是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想不到这条路居然真的存在!
——借道此处,足可省去三日路途!
待入两山之间,万里晴空忽然急剧收缩为一条狭隘的蓝线。
放眼四周,除了脚下这条宽约四丈的谷道之外,只剩下两边那刀削一般的峭壁。
见状,捌隼不禁暗想此道果然如冒曼说的那般狭隘,仅许七骑同排共行。
好在这条“折剑谷”不过区区四里之长,只要出了这条谷道,等待他们的依然是广阔平川。
千骑同进,蹄声如同滚滚波涛此起彼伏,仿佛永远不会停止。
就在将至谷道出口之时,捌隼却忽然厉喝一声,随即猛地勒住缰绳。
眼见一军之首的捌隼止步,后方的“十二枭”与一千五百名“统阿军”也只好猛地收住前进之势。
除了列队靠前的数排骑兵,谁也不知道捌隼为什么突然止步,更不知道捌隼的脸色已难看到何等程度。
出口消失了。
更准确地说,出口是被一堵以无数碎石堆成、足有两丈高的石墙彻底封住。
李雪娥果然早已料到这支“统阿军”会抄道“折剑谷”,所以在她收到王佳杰急讯的第一时间就命人在此堆起一道高墙。
可这样一堵仓促堆起的高墙,毕竟不能阻挡“统阿军”多少时间——清理这样一堵石墙,并不需要“统阿军”耗费多少功夫。
是以,此地必然要安排一支部队来阻击敌军。
可捌隼万万没有想到,这负责阻击的部队居然只有一个人。
对。
就是一个人。
除了这个人,还有一百柄剑。
此刻,这个人就漠然立在石墙之下,好似一个决策的将军。
那一百柄剑则是整齐地摆放在谷道两边,倚山壁而立,仿佛一个个待命的士兵。
他就是这号令这百剑的将军,谷道两侧的百剑就是他的士兵。
白衣胜雪,目似寒星。
望着那二十丈外的白影,捌隼瞳孔骤缩,猛地想起一个名字,脱口道:“姜辰锋?”
是。
他就是姜辰锋。
他就是这条“折剑谷”的唯一阻击者。
在李雪娥急筑姜辰锋身后这堵石墙之时,也同时派出快骑赶往黄河前线,只求邵鸣谦可以尽快得知正有一支敌军偷袭其后路。
昨日,蔡天南看着这堵随时可以被敌军摧毁的石墙,难掩忧色地说道:“老实说,倘若不在此地另设一队人马阻截,这堵墙怕是挡不住敌军一盏茶的功夫。”
可问题又来了——如果蔡家再分兵把守“折剑谷”,余下的兵力又是否足够镇守洛阳?
若在此地设下过多兵力,洛阳难免守备不足。
反过来说,若是此地派兵不足,又等同于将这些人白白送于匈奴屠杀。
就在这时,只听一个冷冰冰的声音忽然响起:“这里不需要一兵一卒。”
李雪娥、蔡云、蔡天南同时返身看向身后,却见姜辰锋面无表情地说道:“由我来把守此道,至于你们只管守住洛阳,洛阳绝不可失,就像邵将军绝不能败。”
“不行!”
李雪娥断然拒绝,“那可是三千敌军!纵观古今,有谁可以……”
“我可以。”
姜辰锋平静地看着她的眼睛,语气却是不容拒绝。
那眼神太过平静,那语气也太过坚决。
李雪娥知道自己再无说服姜辰锋的可能。
因为姜辰锋的语气——那不是提议,而是通知。
也因为姜辰锋的眼神——那不是看待女皇的眼神,而是在看待自己的弟子。
李雪娥的心在收紧,眼眶也已湿润。
“壮哉!古有大剑士丘望川在此断后,如今又有姜先生在此力敌千军!”
蔡云目露敬重之色,如江湖中人一般抱拳道:“姜先生若有其它需要,还请不吝吩咐!”
“我需要足够多的剑。”
这就是姜辰锋的回答,他环顾四周半晌,又补充道:“不用太多,一百柄上品青钢剑即可。”
百剑已在。
正如此时。
正如此幕。
何其荒诞,却又何其震撼的一幕。
望着那如剑孤独,也如剑骄傲的身影,捌隼与身后的“十二枭”已深刻明白——若要铲除那出口处的石墙,首先便要折去那前路上的“剑”。